量身定制公交线路,打通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
4月20日清晨,天刚放亮,一辆绿白相间的公交车从阳逻政务服务中心门口首发,驶入工业园区深处。
“过去只有一趟过路公交,常常要等待近1个小时,出行十分不便。”春光里,赵宇文从容登上这辆全新的新能源公交车,在靠后排窗边找了一个座位。他是格林美武汉城市矿山集团公司的员工,由于出行不便,他常常开私家车上班,“现在油价上涨,成本不低。”他说。
阳逻经济开发区共有4条公交线路,都是从阳逻老街出发,呈线状分布,原路返回,工业园区内很多死角和新建成区域未被覆盖,形成盲区。不同时段搭车人员疏密相差较大,公交部门担心成本压力,一直未开通园区循环公交。“能否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,方便大量员工上下班。”不少企业提出诉求。
近年来,随着长江经济带多重利好叠加,大批企业入驻,阳逻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从最初20多已成长到35平方公里,园区内工人达到2万多人,很多员工上下班只能靠私家车或摩托车代步。园区内不少企业是产业链上下游,相互走访办事也不方便。
“算眼前账,更要算长远账。”新洲区委常委、阳逻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晓红告诉记者,经过详细评估,管委会最终决定由财政补贴近百万元,定制一条工业园区微循环公交线路。这条线路早上6点30分出发,晚上19点收班,20分钟发车一趟,途经园区21个站点,将原有的四条公交线路全部从串联变成并联,形成一个四方形的循环圈。
“车费从乡村公交(村村通)3.5元收费标准降为投币2元,刷卡1.6元。几乎每个大中型企业门口都设了公交站点,最近的站点距离只有1公里。”武汉公交集团一公司司机陶献介绍。公交公司安排了3名专职司机,新能源公交每晚充好电可以用一整天。
“职工出门方便多了。”在京东集团亚洲1号门口,一会儿就聚集了10多名候车的员工。该公司日常用工达8000多人,在外住宿的有3000多人,以前职工出入特别麻烦,甚至有员工因此辞职。
“新厂房在致远路上,与主干道太远,公司原准备添置通勤大巴的费用现在可省下来改善员工待遇了。”齐达康公司董事长唐广洲高兴地向记者介绍,新厂房已加快了建设进度,将在4月底正式投用。
精彩推荐
☞
☞
☞
v☞☞v☞
编辑:苏 娟
责编:高 丽 编审:王建玲